衡心診所專業治療以下病症:長年舊傷習慣性扭傷板機指 足底筋膜炎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筋骨痠痛肩頸痠痛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效果顯著,歡迎患者垂詢。
案例分享-筋骨問題
  • 首頁
  • 案例分享-筋骨問題
坐骨神經痛完整內容一次看完
2023-12-14
坐骨神經痛完整內容一次看完

文章目錄:(可點選)
   1.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2.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有哪些

   3.些人是高風險族群
   4.坐骨神經痛如何診斷
   5.坐骨神經痛何時需要就醫
   6.治療方式有哪些
   7.如何保養與預防坐骨神經痛復發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源自坐骨神經受損或壓迫而引發的疼痛症狀。坐骨神經是人體內最長的神經,從脊髓到腰臀,並向下延伸至大小腿後外側,受壓迫時,可能會從下背一路痛到屁股,燒灼感也會延伸至整條腿,感覺腳麻,行走困難,甚至無法走路,嚴重影響生活作息。

1.坐骨神經痛的原因
    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當椎間盤壓迫到坐骨神經時,可能引發疼痛和炎症。
    骨刺
也是常見的原因之一,當骨刺壓迫到坐骨神經時,可能引發疼痛和炎症。
    梨狀肌症候群
      
導因於梨狀肌發炎壓迫到坐骨神經
    脊柱狹窄:
脊柱椎管狹窄也可壓迫坐骨神經,導致疼痛放射至臀部及下肢。
    肌肉痙攣
肌肉緊張或痙攣也可對坐骨神經產生壓迫,導致疼痛。
    創傷
脊柱或骨盆的創傷可能造成坐骨神經痛。
    不良生活習慣:
不良的坐姿、彎腰搬重物、趴睡等不正確姿勢以及缺乏肌力鍛煉可能增加坐骨神經痛的風險。
 
2.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有哪些

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包含疼痛、麻木、刺痛、肌肉無力、肌肉萎縮...等。腰椎的坐骨神經影響範圍包括整個腰部、臀部與下肢,會出現神經刺痛、肌肉麻木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腰痛、下背痛,病人在做完運動後疼痛加劇,少部分病人會有下肢無力感,嚴重時甚至引起大、小便失禁或排尿困難。
 
   放射痛
疼痛從下背部開始,沿著坐骨神經分佈的區域向下延伸,通常通過臀部、大腿背部,甚至延伸至小腿和腳部。
   麻木或刺痛
部分患者可能會感到坐骨神經支配區域的麻木、刺痛或刺痛感。
   肌肉無力
有時,疼痛和神經壓迫可能導致受影響的區域肌肉無力。
   肌肉萎縮
坐骨神經長時間被壓迫刺激,有可能造成其所支配的下肢肌肉組織逐漸萎縮。


 
3.哪些人是高風險族群
      年齡:
年長者更容易患上坐骨神經痛,因為椎間盤隨年齡逐漸退化。
      體重和生活方式:
超重或肥胖、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會增加患坐骨神經痛的風險。
      特定工作者
需常搬重物,或受傷風險高之工作。
      糖尿病患者:
會增加神經損傷的風險。

 
4.坐骨神經痛如何診斷

   (1).症狀詢問和病史回顧
醫生會詢問患者症狀的具體表現,包括疼痛的位置、疼痛的性質(尖銳、刺痛、麻木等)、疼痛的持續時間、 是否有特定的活動或姿勢加重疼痛等資訊。同時,瞭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先前的損傷、手術、長期久坐情況等也是很重要的。
   (2).身體檢查
醫生可能進行身體檢查來檢查患者的神經系統功能和身體部位的感覺、肌力、反射等情況。這有助於確定疼痛是源於坐骨神經壓迫還是其他問題。
   (3).影像學檢查
醫生可能會建議進行影像學檢查,如X光、MRI或CT掃描等,以更清楚地觀察脊柱和坐骨神經受到的壓迫情況。這些檢查有助於確認是否存在椎間盤突出、脊柱狹窄或其他結構問題,導致坐骨神經痛。
    (4).神經傳導檢查
在一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推薦神經傳導檢查來評估神經信號傳輸情況,以確定坐骨神經是否受到損傷或壓迫。

綜合以上檢查結果,醫生可以確定是否存在坐骨神經痛,並確定可能的原因。診斷坐骨神經痛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類似症狀的問題,因此專業的診斷過程非常重要,以確保得到正確的治療方案。
 
5.坐骨神經痛何時需要就醫?
坐骨神經痛延誤就醫可能會導致永久性的神經損傷,如果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就醫:
       (1)服用止痛藥後仍然疼痛
(2)疼痛持續超過一星期或愈來愈嚴重
(3)腰腿部突然劇烈疼痛、麻木或無力
(4)因為外傷而感到疼痛,例如車禍
       (5)同時伴隨大小便失禁

*推薦閱讀::PRP可治療甚麼病? 


 
6.治療方式有哪些
坐骨神經痛看甚麼科呢?
根據台大醫院的資料,大約8~9成的坐骨神經痛病患,在接受6~8週的非侵入性治療後,症狀會有顯著改善,能重新恢復日常作息。保守治療而言,可看復健科、內科、神經科、疼痛科、中醫等。若是選擇外科治療則可看骨科、神經外科等。
治療方式的選擇通常取決於個體情況、病情嚴重程度以及醫生的建議。有時候,醫生可能會採取綜合治療方案,結合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其他非手術手段來更全面地管理症狀和康復。
   (1).休息和生活作息的調整:
坐骨神經痛會自然好嗎?臥床休息能減輕脊椎負荷、改善症狀;避免彎腰、搬運重物;使用束腰或背架支撐減少脊椎負荷;從事游泳等運動來強化腰背肌肉強度。
   (2).熱敷、冰敷:
症狀發生的48~72小時內應該冰敷,之後則是熱敷。也可交替進行冷熱按摩,減輕肌肉痠痛和刺痛感。  
   (3).藥物治療:
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麻醉性止痛劑、類固醇治療、止痛藥膏或貼布等。
<優點>:
        快速緩解疼痛:
藥物治療可以迅速減輕疼痛和炎症,幫助患者獲得舒適。
        可用性廣泛:
許多止痛藥和消炎藥都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輕鬆獲得。
        <缺點>:
        副作用:
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可能帶來副作用,例如胃腸道不適、頭痛、肝腎功能影響等。
對根本問題不治本:
藥物治療只是暫時緩解症狀,並沒有解決坐骨神經受壓的根本問題
   (4).復健物理治療:
包括糾正姿勢、加強支撐背部的肌肉和提高柔韌性的練 習。軀幹伸展運動、背部按摩、熱敷、超音波或電刺激等局部治療,可使背肌放鬆;腰椎牽引具有降低椎間盤壓力與擴大脊椎椎間孔的效果,減少神經根的壓迫;拉筋則能改善關節活動幅度及肌肉的協調能,增加關節的穩定性。
<優點>:
改善肌肉情況:
物理治療可以通過鍛煉、按摩、理療等方式改善周圍肌肉情況,緩解神經壓迫。
無需藥物:
相比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通常不依賴藥物,減少了可能的副作用風險。
<缺點>:
需時間和耐心:
見效可能需要較長時間,並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耐心和持之以恆地進行治療。
依賴專業人員:
物理治療需要由專業人員指導和進行,且費用可能較高
(5).注射治療:
若病患不適合或不願意接受手術,可採用脊椎注射,局部注射類固醇,減緩神經根發炎,療效通常可持續1~3個月,半年內最多可以進行3個療程,或用高濃度葡萄糖、PRP(生長因子)治療,有時可以讓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其中PRP是生長因子局部注射,相較於肌肉或血管內的藥物注射,有較低的全身性副作 用。研究顯示注射治療在5-8成的病人能達到快速的疼痛控制、注射過程僅數分鐘,且在診間內即可完成,是坐骨神經痛治療的一大利器。
<優點>:
疼痛緩解: 
注射可直接針對患處提供藥物(如類固醇或麻醉劑),或利用高濃度葡萄糖與PRP的生長因子,有效緩解神經痛和炎症。
 局部作用: 
藥物或生長因子注射直接作用於疼痛根源處,相比口服藥物,更直接、快速地緩解疼痛。 
 輔助診斷:   
注射治療時,醫生可以根據注射效果進一步確認疼痛源和診斷病情。
<缺點>:
        暫時性:           
注射治療通常提供暫時性的疼痛緩解,可能需要多次注射才能持續有效。
 可能併發症:   
注射過程可能引發感染、出血、神經損傷等併發症,尤其是在非專業人員操作或不合適的情況下。
 不適用於所有人:    
有些患者可能對注射過程或藥物過敏,不適合接受此類治療。
 
     (6).脊椎手術治療:       
將突出的椎間盤、增生的骨贅(骨刺)與韌帶等組織切除,解除神經根的壓迫,改善症狀。
<優點>:
直接解決問題:
在嚴重情況下,手術可能是唯一能夠直接解決坐骨神經受壓的方式。
 緩解較持久:
對於某些情況下,手術可能能夠提供長期甚至永久的緩解。
<缺點>:
手術風險:
手術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包括手術併發症、術後康復等問題。
不適用於所有人:         
並非所有的坐骨神經痛都需要手術治療,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
 
*推薦閱讀::坐骨神經痛,開刀後更嚴重怎麼辦!

*推薦閱讀:: 腰椎手術後痠痛沒改善,中西醫師整脊師都沒轍,我該看哪科?

 
維持正確姿勢:  
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例如:長時間低頭看手機。
維持標準體重
  
避免增加腰部負擔。
加強核心肌群:     
練習加強核心肌群的運動可以提高脊柱穩定性。
合理鍛煉:     
適量的體育鍛煉有助於保持脊柱的健康和彈性。
避免撞擊性傷害:      
做好滑倒防護,注意騎車安全,避免高危險運動與活動。
避免搬過重物
   
尤其彎腰搬重物。
調整適當軟硬的寢具:      
選擇軟硬適中的床墊,與適當高度的枕頭,避免趴睡。